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会计学院

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二)

添加时间:2010-04-15 00:00:00 来源:会计系

第Ⅱ部分:创业和就业

2.1 创业基本定义

1999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中为便于理解创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创业”是这样定义的:“任何个人、群体或已成立的企业,对诸如以自我雇佣、新型企业组织或现有企业的发展形式,所进行的成立新企业或新的风险投入的尝试”。创业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创业产生更多市场主体,创业企业通过提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机会型创业一般平均可以带动3人就业。

2.2 创业基本理论

经济学研究就业和创业的理论框架是不同的。研究就业的基本框架是供求理论——把劳动力抽象地看成“商品”,只是这种“商品”供求规律的实现是在“劳动力市场”。作为创业者存在的青年,则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应抽象地看成“厂商”,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创业理论研究一般宝库三个阶段。

2.2.1第一阶段:创业者职能研究

创业理论的产生源于 Entrepreneur (创业者 、企业家 )这一概念的出现。18 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坎蒂隆(1860―1734)第一次使用了“Entrepreneur”这个词。坎蒂隆注意到“创业者、企业家”卓尔不群的社会经济特性,并将其划入特定社会群体,即指在寻求机遇的过程中扮演积极承担风险角色的人,从而开启了早期创业研究注重于创业者个性、素质及其社会经济职能的研究视角。

奈特(1885-1972)将创业者职能的研究根基于生产组织基础上。认为“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是风险偏好者,而绝大部分人是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者,后者愿意交出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控制权,但条件是风险偏好者即企业家要保证他们的工资,于是,企业就产生了”。奈特将创业者视为不确定性的承担者。在奈特看来,生产组织中的创业者通过承担风险获得剩余,而工人通过转嫁风险获得工资。

马歇尔(1842-1924)认为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他必须对自己经营的事业了如指掌,有预测生产和消费趋势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必须有领导他人、驾驭局势的能力,善于选择自己的助手并信赖他们。

当熊彼特(1883-1950)赋予创业者打破已有经济均衡的“创造性破坏”力时,对创业者职能的考察已经脱离生产组织,而是以经济运行体系为背景。熊彼特把创新比喻为“革命”,创业者是“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者更一般地利用一种未经试验的技术可能性来生产新商品,或者用新方法来生产老商品;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开辟产品的新销路和通过改组工业结构等手段来改良或彻底改革生产模式”,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创业活动,从而创业者成为经济体系的架构者。

2.2.2 第二阶段:创业者禀赋研究

奈特、熊彼特和柯兹纳都从不同层面指出了创业者认知过程的重要性。除了认知特性以外,学者对创业者心理特征的研究还涉及创业者的人品特征、成就感动机、冒险倾向等方面。

社会文化理论。韦伯(1864年—1920年)率先用社会文化理论研究创业,其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文中把创业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认为新教主义的兴起鼓励了勤劳、节俭和为积累物质财富而奋斗等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文化会影响身处其中的人,使其具有某种个性特征,并倾向于促使其产生特定行为,从而文化价值和信仰的差异可能引致各具特色的创业行为,这在许多实践中得到认同。

社会资本视角。卡森(1945-)认为,创业者专精于对稀缺资源协调的判断,他们之所以拥有这种高于其他人的判断力,是因为他们取得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优于别人。其代表人物韦伯认为,“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他们最重要的资源是错综复杂的个人网络”,强调具有强联系的社会资本越丰富创业的可能性越大,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为他们能更早接近各种广泛的观点、技能和资源。而组织社会学派不仅仅考虑了网络的结构性资源,如社会交往和联系,还考虑了内嵌于网络中的关系性资本,如信任和规范等,这些关系性资本会加剧创业者的信息、资源的差异。

2.2.3 第三阶段:创业行为过程研究

对于新创企业成立及保持竞争优势而言,资源的获得与配置是尤为关键的。新创企业资源的重要性是有层次的,一是人力和技术资源,包括创业者及其团队的能力、经验、社会关系及其掌握的关键技术等;二是财务资源,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源;三是其他生产经营性资源,即在企业新创过程中所需的厂房、设施等。而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持,取决于企业所拥有或可控制的、难以模仿和交易的特殊资源。

根据巴利(美国)的观点,机会识别力、创业者的决策力、隐性知识和人才、创业团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个人社会关系为主的企业网络等,是能为新创企业带来战略价值的资源。管理学派德鲁克(1909-2005)认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能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 ,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可以组织 、并且是需要组织的系统性工作”。

肖恩等同样认为创业机会应该是创业研究的主线,其归纳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 :(1)为什么会存在可以创造商品和服务的机会,在什么时间存在,是如何存在的 ;(2)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发现和利用这些机会,什么时间发现和利用,如何发现和利用 ;(3)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行动模式来利用创业机会,什么时间采用,如何采用。

梳理创业理论的演进路径和脉络,不仅有利于创业理论的系统化,而且能够加深对创业本质的认识。

2.3 创业理论共识

2.3.1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创业意愿是指创业者投入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完成创业活动的客观条件,二者构成评价创业者成熟度的两个维度判断。

2.3.2 创业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创业过程蕴含着一系列活动及隐含在这些活动背后的关键要素(复杂性),这些活动与关键要素以某种组织形式相互关联,并且这种组织形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而处于动态演变过程中(动态性),它们导致了创业过程规律的难以识别性和创业行为的差异性。

2.3.3 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夏恩提出了以“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为主线的创业过程研究主张,强调从创业机会视角识别创业过程的一般规律,并进一步归纳了基于创业机会的创业研究的基本问题(见上)。辛格 (2001)认为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可以是支撑创业这一独特领域的概念,而且应该成为创业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2.3.4 创新是创业(者)的本质。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材料和新的组织形式等5项内容(J.A.Schumpeter,1921)。实际上,创新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包括科学、观念、技术、政治、制度、组织、管理、金融以及商业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但无论从哪一领域来讲,创新都是创业(者)的本质。

2.3.5 创业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GEM报告将外部环境分成一般环境和创业环境。一般环境由全球竞争力报告发展出来的比较宽泛的8个方面构成,创业环境是由GEM开发出来的用于反映对创业产生显著影响的9个方面构成。外部环境对初创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同时创业活动也深深地影响着外部环境,GEM的研究结果就验证了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4 我国创业情况

2.4.1 研究模型

创业研究中最具代表性是GEM项目。全球创业观察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学院共同发起成立。其主要关注三个基本问题:国家间创业活动差异、创业与经济增长的差异、创业环境差异。GEM从1999年开始时由10个发达国家开始,目前参加国家大概43个,参加国家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62%,GDP占世界总量92%。,2002年发布了首次中国调查报告。

GEM项目理论模型:包括一般的国家框架条件、创业框架条件。国家框架条件包括:开放程度、政府国际地位、金融市场有效性、技术研发程度、基础设施、管理技能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7个方面。创业框架条件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支持、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GEM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地方经济社会方面数据。GEM的最大价值在于着眼于两套促进经济增长机制的互补关系。

2.4.2 创业态势

① 创业活跃指数

TEA指数,反映一国创业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全员创业活动指数。2002年,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GEM研究中,日本TEA指数最低,为2%;泰国最高,为19%,中国为12.3%,排在第九位,这就意味着每百人中有12.3人创业。中国全员创业指数2002年为12.3%,2003年11.6%,2005年13.7,2006年16.2%, 2007年16.43%,在全球创业观察42个国家中列第6位。2007年排在中国之前的是泰国26.9%,秘鲁25.9%,哥伦比亚22.7%,委内瑞拉20.2%,多米尼加16.8%。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约3%,印度8%,巴西12.5%。发达国家中:美国10%,日本4.8%,法国3%,英国9.8%。

② 创业区域差异

从区域看:创业活跃度与经济增长快表现为正相关。高活跃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6个省市;一般活跃地区:辽宁、福建、山东、湖北、重庆、四川、宁夏、新疆8个地区;不活跃地区:河北、内蒙、山西、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云南、甘肃、青海12个地区。创业沉寂地区:黑龙江、广西、贵州、西藏、陕西5个地区。

2.4.3 总体特征

① 创业类型

个人参与创业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属于机会型创业,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二是属于生存型创业,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因为所有的其他选择不是没有就是不满意。中国创业者动机已经由生存型向机会型转变。2002年生存型占60%,机会型占40%,2005年开始逆转,2007年数据是生存型占39.6%,机会型占60.4%。其中机会型创业指数排第七位,生存型创业排第五位。

② 创业者特征

中国创业者主要年龄段位25—34岁之间,约占60%以上;男性比女性更多参与创业,男性占9.89%,女性占6.53%(总16.4%);绝大多数创业者有就业经历,有工作的占16%左右,无工作占0.4%左右,青年人中直接创业与就业后在创业比例为4:129,说明在职人员中有较多准备创业而就业的人,同时现有工作收入可以降低创业风险;创业者学历以高中以下为主,其中在机会型创业中占49.8%,而生存型创业中占84.4%。

③ 创业状态

中国创业属于创业意愿强(期望3年内创业的人比重列第一)、创业机会多(国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创业精神强(不惧失败排第一位),但创业能力弱(12个月内关闭企业比重最高列第一,2003年8.04%,2005年5.18%,2007年创业技能列倒数第二位)的状态。

2.4.4 因素差异

①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创业活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25-44岁。对生存型创业,18-24岁以下占9.6%,25-44岁占60.4,45岁以上占30%;对机会型创业,18-24岁占18.4%,25-44岁占69.4,45岁以上占12.1%。

② 性别因素

我国男性创业活跃程度比女性高(1.5:1)。2007年两者在创业者中占比9.89%和6.53%,合计为2007年TEA指数16.43%。在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中男性占比分别为61.68%和61.18%,性别对创业类型没有显著影响。

③ 教育因素

创业者受教育程度与创业类型有较大相关性。在生存型创业中,高中以下占47.9%,高中占36.5,本科占10.2%,研究生占5.4%,本科以上高学历占15.6%。在机会型创业中,高中一以下学历占比26.3%,高中占23.5%,本科占30.6%,研究生占19.6%,本科以上高学历占比达到50.2%。显然学历高者更倾向于机会型创业。

④ 居住区域

我国城乡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也反映在创业类型选择上。城市创业更趋向于机会型创业,机会型占比67.3%,生存型创业占32.7%;农村创业则生存型与机会型创业均等,机会型创业占49.7%,生存型创业占50.3%。农村创业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在产业链上相对集中,且体现规模效益的特征。而城市创业异质化程度很高,呈现离散型特点,更多体现为竞争性。

2.4.5 创业贡献

① 创业带动就业。基于2007年调查,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就业数平均为2.77人,未来五年平均带动就业数位5.99人,机会型创业更有助于提高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33.6%的机会型创业企业可以提供5个以上就业岗位,14.9%的生存型创业企业提供5个以上岗位;未来五年,70%以上的生存型创业企业提供岗位不超过5个,61.5%以上机会型创业企业可以提供5个以上就业岗位(其中40%以上可以提供20个而以上就业岗位)。

② 创业促进经济增长。2006年数据显示,50%的新企业有了新工艺,69%的新企业能够提供2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就中小企业研究看,其创造的GDP占60%,容纳的就业占80%。研究发现,随着机会型创业增加,将有利于保持经济繁荣、减少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生存型创业对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机会型创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据介绍,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个至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个至30个,而中国仅为11.66个。

2.4.6 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有形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创业文化等9个方面。中国创业环境有明显好转,2002年创业环境评分为2.65,2007年为3.03分,大概处于中等水平,处于16位。中国创业环境在GEM对比的31个国家中,市场开放第8,政府政策10,研究开发转移第11,政府项目第13,有形基础设施第15位,知识产权第18位,金融支持第21位,教育培训第22位,商务环境第29位。

① 金融支持。

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全球新创企业的融资渠道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专业的风险投资资金(VC)。另一种称之为4F融资,即来自创业者自己、家人、朋友和莽撞的陌生人(上述四种来源founders, family,friends和foolhardy strangers的首字母均为F,因此简称4F)的资金。我国创业者中60%人的创业资本低于5万元人民币,其中有18.2%的人低于1万元。

风险投资(VC)。2004年,在35个国家中,各国典型的风险投资在整个投资额中平均只占13.4%,风险投资占GDP之比平均约为0.12%.其中瑞典和南非最高,均略高于0.30%,其次为比利时(约0.26%)和美国(约0.18%);希腊最低,低于0.01%;中国仅高于希腊,约为0.02%。

非正规投资(4F)。GEM的调查结果显示,非正规投资占整个创业投资的86.6%,非正规投资占GDP平均约为1.35%,中国最高,为5.2%;巴西最低,为0.06%。有研究表明,创业者本人平均会提供66%的创业资金,因此GEM预计新创企业的融资总额应该是非正规投资额的三倍,也就是说GEM调查的35个国家中,平均每个国家的新创企业融资额约占GDP的4%。各个国家的非正规投资者(不含创业者本人)的普及度也不同,GEM调查的35个国家中,最低的是日本为0.6%,平均每200个人中才能找到一个人参与了非正规投资;最高的是牙买加为8.4%;中国仅次于牙买加和爱尔兰列第三位,略高于6%;德国、芬兰、法国等均在3%左右。

男女创业者对创业资本的需求存在明显不同,统计数据表明,男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额明显高于女性。79%的女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在5万元以下,51%的男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在5万元以下。男性创业者的创业资本在10万元-50万元的比例是18.8%,女性为6.1%。50万元以上时,男性是15.1%,女性是1.7%。

创业投资预期回报。在投资回收预期上,84%的初生创业者和81%的非正式投资者预期在2年内回收全部投资。有28%的创业者预期十年的创业回报在10倍以上,而非正式投资人的预期较低,49%的非正式投资人预期在2倍的水平。

② 政府政策

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相对于其他GEM成员,中国初创企业的税务负担比较低,而且面对的税务和其他管制相对稳定。我国地方政府对新成立企业优先扶持,比如税收政策方面就明显优惠于其他国家。中国排在第13位。

③ 政府项目

政府项目不限于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还包括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和GEM的参与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在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方面有明显优势,排在第13位。我国的科技园和孵化器对创业的贡献就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得多。但是,在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方面,我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④ 教育和培训

教育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者将潜在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在所有关于创业教育的问题上,中国的水平均低于GEM成员的均值,列22位。差距较大的是商业、管理教育方面的水平和创业类的课程和项目方面,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差距明显。

⑤ 研究开发转移

研究开发的转移过程是否顺利,从结果上看是研究开发转移是否实现了商业化,但从过程上看,是创业是否有效率,创业者是否能够抓住技术和商业机会。相对于GEM参与国和地区,我国的研究开发成果能更好地从发源地通过创业企业向市场转化,列11位。创业企业在接触新技术、新研究上与大企业具有相同的机会。我国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基础,比较落后的研究成果转化条件,较差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⑥ 商务环境

我国的商务环境包括:创业企业能获得哪些资源,得到哪些服务,找到哪些资源,是否使用得起这些资源和服务。在商务环境方面岁不断改善,但仍表现为差列29位(倒数第2)。

⑦ 有形基础设施

我国在有形基础设施总体较好,比如能够提供较好的道路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服务。中国排15位,处于中等水平。

⑧ 市场开放程度

市场开放程度首先体现在市场的变化,其次体现在行业壁垒,总之就是是否存在公平竞争环境。我国总体表现较好,排在第8位。

⑨ 创业文化

主要依据三个问题:创业是否是多数人理想的选择,创业者是否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威望,公众媒体对创业的宣传频度。中国排在第10位,略高于GEM平均水平。

2.4.7 中国创业结论

2002-2007年创业活动呈现的四个趋势:

第一,创业活动持续活跃。从2002年的创业活动指数12.3%到2007年的16.4%,在全球创业活动中处于前列。在全球创业活动活跃程度上,我国的排名从2002的第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6位。

第二,创业类型发生转型。就创业活动类型的结构看,正在发生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的转变。2002年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例是60%:40%,2007年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的比例改为39.6%:60.4%。这样的变化预示着我国的创业活动在性质上的变化,机会型创业活动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出口、新市场等促进经济活力的因素。

第三,创业机会增加、技能改善。2002-2007年间,中国的创业机会越来越好,同时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在改善。创业机会的评分达到良好状态,创业技能的评分呈上升趋势。

第四,创业环境条件向好。衡量创业环境的九项框架条件尽管还有些方面存在不足,但是,从综合评分看,创业的环境条件已经从较差向较好过渡,创业环境条件的综合评分由2002年2.65分上生为2007年的3.03分,名次由23位上升为16位,进入较好的评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