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方法,也给审计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审计专业人才,是审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2018年10月18日上午8:30,审计教研室在教学四号楼313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
教研室主任潘虹老师指出,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流程,如传统的会计循环已不适用,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融为一体,没有必要区分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也没有必要区分明细账与总账,只有数据库。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审计程序,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大大简化了审计程序。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数据思维。数据思维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而不是随机抽样;并不过于追求精确性,而是重视数据的复杂性;更多挖掘数据的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新时代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人才的培养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
随后,教研室成员围绕该主题进行了讨论。鲁运方老师认为,会计核算工作将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未来传统财务会计将缩小比重,重在助力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将成为主流。作为审计人员,也应具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跨界与融合是大势所趋,我国会计职业存在泛会计化和非会计化两种倾向。学生不能只懂会计、审计,还应对业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2019版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增加业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课程。
王瑞云老师说,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大数据思维”,应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等相关课程。政府审计是近几年大热的话题,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方法基本相同,但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遵循的会计准则与企业不同。因此,学生应对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准则有所了解,才能从事政府审计工作。
郭建华老师针对目前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中有部分内容重复,并且由于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不尽合理,导致“中财不中,高财不高”。他还建议,审计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应更具有针对性,强调公司法、证券法中关于上市公司的部分。
教研室其他成员也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大家对新时代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内容的变革有了新的认识,对2019版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意见。本次讨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供稿人: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