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会计学院

首页

首页 正文

以案促学强根基 凝心聚力育新人——会计学院举办心理危机案例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04-11 14:23:34  浏览次数:次  新闻作者:蔡艳丽  摄影:  来自: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陈刚

2025年4月11日,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会计学院在4号教学楼209办公室举办心理危机案例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张蕾、行政秘书兼团委书记陈刚及全体辅导员参会。活动聚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通过经验交流与思维碰撞,助力辅导员队伍提升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深化育人实效。

会上,由获得“会计学院辅导员心理工作案例大赛”奖项的五位辅导员老师,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策略。

蔡艳丽老师以“四步工作法”开篇,提出心理疏导应遵循“转换身份、共情倾听、情绪疏导、建立联系”的递进流程。她强调:“学生的问题可能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但通过情绪疏导能帮助其建立积极应对的心态,这是心理工作的核心。”

王岩峰老师聚焦“如何撰写高质量心理工作案例”,从基本信息的完整性、处理过程的逻辑性、干预方法的创新性三方面展开指导。她提出,案例撰写是总结经验、反推工作的重要环节,需兼顾细节记录与理论升华,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参考范式。

黄露老师以“班务与学业失衡”案例为切入点,分享了“减压-目标重建-跟踪调适”的干预模式。通过减轻学生工作负担、协助制定阶段性目标,并持续跟进动态调整,最终帮助学生恢复学习与生活的平衡。

孟丽君老师针对“失眠引发学业危机”的案例,构建了“谈心谈话+家校共育+专业咨询+网格化管理”的多维干预体系。她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定期心理疏导、联动家长资源、引入专业支持以及班级网格员协同监测,逐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焦阳老师则围绕“失恋后心理失衡”案例,提出“群防群治”的朋辈支持模式。通过定期心理辅导、组建朋辈互助小组、家校联动提供情感支持,成功引导学生走出情绪低谷,重拾学习信心。

陈刚老师强调,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石,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需深刻认识心理危机干预的紧迫性与专业性。他指出,此次分享会既是经验传承的平台,更是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契机,希望全体辅导员以案例为镜,在交流中精进技能、凝聚共识,切实守护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张蕾充分肯定了分享会的实践价值。她指出:“案例中既有方法论提炼,又有情感温度,展现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育人情怀。”她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全体辅导员继续深化“预防-干预-跟踪”全链条工作机制,将心理育人融入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张书记表示,未来将通过定期案例研讨、专家督导培训等形式,持续提升辅导员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置能力,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

此次分享会是会计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又一实践,既为辅导员搭建了经验交流平台,也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了鲜活范本。学院将持续推进心理育人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